形态描述
雄性 头顶黑褐色;额两侧几乎平行,额宽为头宽的1/5,密覆棕黄色粉被和黄色毛,后部被黑色毛;颜密覆棕黄色粉被和黄色毛,正中棕褐色纵条裸,两侧下部黑色,裸。触角橘红色或棕黄色,第3节上缘略染暗色。中胸背板暗黑色,具黄棕色纵条2对,均达小盾沟,中间1对两端微宽,侧缘1对稍宽;小盾片棕黄色,仅极基缘暗色,除侧缘及后缘毛黄色外,均为黑毛;侧板黑色,覆灰色粉被及淡色毛。腹部第1背板两侧黄色,其余棕褐色;第2背板两侧具大形黄斑,正中黑色部分呈“I” 字形;第3背板黄斑与前节相同,但正中紧靠前缘为1半圆形黑斑,且黄斑沿内端各具1黄白色粉斑,略斜;第4背板大部黑色,正中为1对“八” 字形灰白色粉被斑;第2-4背板后缘黄色至棕黄色,第4背板两侧亦棕黄色;各背板后缘毛黑色。足黄色及黑色;前、中足腿节端部1/3、后足1/4、各足胫节及中足基跗节黄色至棕黄色,其余均为黑褐色至黑色;后足腿节粗大,腹面具众多排列紧密的黑色小鬃和少许黄色较长鬃毛,背面具黄色毛;后足胫节显著弯曲,侧扁。翅透明,略带棕色。腋瓣黄色。平衡棒淡黄色至黄色。
雌性 额大部具黑色毛,前部正中具呈长三角形的暗斑。腹部背板黄斑较雄性小,第4背板正中粉被斑较狭,第5背板短小,中部为1对棕黄色粉被斑,侧缘及后缘棕黄色明显,第2-5背板后缘棕红色。
雌性 额大部具黑色毛,前部正中具呈长三角形的暗斑。腹部背板黄斑较雄性小,第4背板正中粉被斑较狭,第5背板短小,中部为1对棕黄色粉被斑,侧缘及后缘棕黄色明显,第2-5背板后缘棕红色。
大小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
检查12号标本:
东北(1925-1937.VII.21-VIII.12, 5个)、黑龙江(莫力达瓦旗,1970.VII.23, 1个;虎林,1966.VI.15,1个;带岭,390m,1963.VIII.20, 1个)、吉林(1939.IV.10-1940.VII.20, 4个)。
东北(1925-1937.VII.21-VIII.12, 5个)、黑龙江(莫力达瓦旗,1970.VII.23, 1个;虎林,1966.VI.15,1个;带岭,390m,1963.VIII.20, 1个)、吉林(1939.IV.10-1940.VII.20, 4个)。